发布时间:2025-10-15 17:02:28    次浏览
近日,以“青山记忆,岁月有痕”为主题的老物件、老照片展在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东达沟村民间美术馆举行,展览从9月23日持续到10月31日。通过展览,表现包头市青山区六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和老一辈青山人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旧民宅复原场景。图片来源:青山区文联生活老物件展示。图片来源:青山区文联本次展览由包头市青山区委、青山区人民政府主办,青山区委宣传部承办,展览以青山区范围内征集到的老物件为主,辅之于必要的老照片。展览由序厅以及三个展览单元组成:序厅由展头、前言以及农家小院组成,其中有2处旧民宅的复原场景,大间1间半(4.5米),小间1间(3米),进深均为3.5米,一间为顺山炕,一间为棋盘炕。屋内陈设大红柜、柜门、水缸、纸筋瓮、炕桌等物件,绘制炕围画;屋外为小院,内有土炕,墙围、炕桌、灶台、大红柜等物品。展出总面积达到210平方米。 老照片展示。图片来源:青山区文联农业生产工具展示。图片来源:青山区文联展览第一单元为生产类展区,主要是青山区工业(含手工业)、商业、农业方面的小型生产工具和机电器物等,展出实物80件、照片30幅。第二单元为文化展区,主要展示老百姓曾经使用过的文体娱乐用品,展出实物50件、照片20幅。第三单元为生活类展区,主要展示老百姓曾经用过的生活物品,展出实物150件、照片50幅。本次展览总展出实物280件、照片100幅。 游客在参观展览。图片来源:青山区文联 游客动手制作版画。图片来源:宿春燕 摄记者还了解到,东达山艺术区坐落在位于阴山南麓、黄河北岸的兴胜镇东达沟村,经过创始人刘占强近10年的努力,现已形成包括东达山当代美术馆、民间美术馆、鹿文化研究院、艺术家工作室等特色艺术园区。本次展览也是东达山艺术区建成后的首个公开性展览,东达山艺术区也将陆续举办多个主题性展览。在此次老物件展览活动中,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受邀参加了展览互动活动。其中有包头六合枕第五代传承人温永华,老包头剪纸艺人施跃进,糖画艺人焦永刚和祖传茶汤艺人武永龙。 面塑技艺展示。图片来源:包头日报茶汤技艺展示。图片来源:青山区文联在这次老物件展民俗体验活动中,温永华老师带来了有着吉祥寓意和草原特色元素的“六合镂空枕”,可躺、可靠、可枕、可用来搭胳膊,36道缝制工艺的每一个枕头需要手工缝制2000多针才能完成并且孔孔相通,寓意天地相通;剪纸老艺人施跃进老师,带来了在中国百名剪纸艺术展中获一等奖的作品《十八勇士渡大江》,她也是首届妇女手工业包头市面塑技术能手。两位老师盘腿坐在炕上,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流动参观的来宾做女红、剪纸、缝制香囊;糖画艺人焦永刚在现场则用融化的糖液所形成的缠绵的线条书写“青山记忆·东达山艺术区欢迎您”的糖画,引发参观者纷纷驻足留念。还有祖传茶汤武永龙表演冲茶绝技,用一把龙嘴大铜壶将冲得的茶汤碗反过来朝下,用手拍动,茶汤松软抖动挂在碗边却不会从碗内掉下来,这就是考验茶汤技艺质量正宗不正宗的硬功夫。剪纸及绘制窗花。图片来源:青山区文联传统手工窗花绘制。图片来源:青山区文联已经年过半百却集多项技艺于一身的姬春兰、姬春茹老师在展览互动现场带来了手工制作天然石制画、布贴画、蒙古族布娃娃,并在现场用国画笔法绘制传统工艺的窗花。手工业协会副会长张美凤通过废旧报纸编制各种造型的花插,桌椅,茶壶等盛物器具,造型新颖、创意奇特,引发了参观者一片赞叹。她还创作了手绘脸谱、手绘衣服、手绘彩蛋等。德记手工糖的老艺人王素清老师也带来她自己亲自制作的手工糖与来宾分享,桔瓣糖、螺丝糖、牛轧糖、花生糖……甜甜的果味再一次唤醒人们对那个遥远时代深情的记忆。另外,还有一些手工协会的新生力量,如80后的芦洋,从北京培黎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运用草原天然牛油、羊油、鲜奶等原料,结合传统工艺创建“其布尔”蒙古族品牌的功能手工皂,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也给参观者带来了新鲜的文化创意。在物质经济日渐丰盛的今天,人们更需要回归,怎样将传统的习俗保留下来?如何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保护传统文化?非遗项目传承的老艺人们说,她们有责任来艺术区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技艺,让艺术区不仅要有前卫时尚的高雅艺术,还要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包头晚报 记者 吴艾霞)